为深化产教融合,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,按照学院《“四个一”课堂教学质量提升专项活动方案》要求,实践教学中心于2025年4月18日、5月10日和5月12日组织开展了为期3天的金工实习听课及研讨活动。活动地点设于工程训练中心,参与人员包括学院2023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部分本科生、实习指导教师张洪雨、曾庆及学院分管教学领导、教师代表等,共计40余人。活动以“提升课堂质量,赋能技能创新”为主题,通过课堂听课、实操观摩、小组研讨等形式,强化学生对金属加工工艺的理解与应用能力。
本次活动中,杨涛老师讲解了操作流程与安全注意事项,结合行业安全案例(如转孔时戴手套引发的安全案例),剖析了数字化制造趋势下对技能人才的新要求;郑雪峰老师通过《钳工工艺》课程,演示了手工锉削、钻孔等基础技能,强调“工匠精神”在精密加工中的核心价值。还进行了分组观摩车削、锉削工位实操,并围绕“金工实习与职业能力衔接”开展分组研讨。活动讨论环节中,学生提出包括适当提高实习课时、改善实习设备老化且数量少问题、根据学生熟练程度分别指导等多项建议。
相关领导和专家也提出多项合理化意见:首先通过引入数字化演示系统(如数控机床内外摄像头+大屏投影),解决了传统教学中学生围观操作、视角受限的问题,实现了多角度同步教学,提高了课堂效率和安全性;其次采用“理论讲授—工艺设计—实践操作—总结反思”的闭环模式,例如通过分组设计机械加工工艺路线,并结合教师点评,激发学生主动思考能力,突破传统“讲授—示范—模仿”的被动学习方式,增强了学生的工艺分析能力;最后应该强化校企联动深化产教融合,通过真实生产环境中的工种轮岗(车工、钳工、焊接、拆装等),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行业需求,同时企业参与考核与证书颁发,提升实习的权威性。
本次活动使学生认识工程素养与劳动教育的重要性,也为金工实习课程改革提供了新思路。下一步将聚焦:构建“基础技能+专项模块”分层课程体系;拓展校企协同育人平台,引入真实生产项目,进一步提升我院实践教学的有效性。

